您现在的位置是:评测 >>正文

新贵凭什么火链上出圈社交

评测18人已围观

简介最近在加密圈子里,一个叫Friend.tech的项目彻底火了!作为一名见证了无数项目起起落落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这次的热度确实不一般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ICO热潮,但这次的故事显然更有意思。社交金融化的新玩法简单来说,Friend.tech就是个去中心化的"粉丝经济"平台。想象一下:你最喜欢的KOL(关键意见领袖)在这个平台上发行"钥匙",持有这把钥匙就能获得和他们私聊的特权。这不就是社交关系的... ...

最近在加密圈子里,一个叫Friend.tech的项目彻底火了!作为一名见证了无数项目起起落落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这次的热度确实不一般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ICO热潮,但这次的故事显然更有意思。

社交金融化的新玩法

简单来说,Friend.tech就是个去中心化的"粉丝经济"平台。想象一下:你最喜欢的KOL(关键意见领袖)在这个平台上发行"钥匙",持有这把钥匙就能获得和他们私聊的特权。这不就是社交关系的金融化吗?

我特别喜欢它的一个设计:KEY(钥匙)的价格会随着供需关系波动。上周我就看到一个加密大V的KEY从0.5ETH涨到了3ETH,这可比传统社交平台的"打赏"刺激多了!

数据告诉你它有多火

来看看这些惊人的数字:

最让我惊讶的是,项目方竟然把一半的交易税收入囊中。这在DeFi领域可不常见,通常都是把收益返还给用户。但这种"霸道总裁"式的盈利模式反而让它短期内赚得盆满钵满。

为什么会突然爆火?

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发现Friend.tech的成功绝非偶然:

1. 踩准了社交金融化的风口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为社交关系付费了,从知识星球到OnlyFans都是证明。Friend.tech只是把这个逻辑搬到了链上。

2. 背靠大树好乘凉项目获得了Paradigm的投资(这可是顶级风投!),还深度绑定了推特这个加密圈流量池。更别说三箭资本创始人这些大佬都亲自下场站台了。

3. 积分玩法太会撩每周五的积分发放就像发工资一样准时,这种确定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加密世界简直是清流。

热潮背后的冷思考

不过朋友们,别急着FOMO(害怕错过)!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的老韭菜,我得给你们泼点冷水:

这个项目9月份活跃用户已经腰斩90%,典型的"来得快去得快"。现在虽然因为积分发放又热了一阵,但能持续多久还真难说。

说到底,社交产品最关键的还是用户留存。如果只是靠金钱激励维系的关系,那和当年的"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"有什么区别?

社交赛道的其他玩家

除了Friend.tech,最近还有几个项目值得关注:

要说我的个人观点,社交赛道现在还是蓝海,但最终能跑出来的项目一定得有真东西,不能只靠一时的热度。

写在最后

Friend.tech的火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:在Web3时代,流量就是金钱,社交关系可以证券化。但作为一个老韭菜的经验之谈,任何短期爆火的项目都要谨慎看待。

如果你要参与,记住三点:

毕竟在这个行业,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。你觉得Friend.tech能持续火热吗?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讨论!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Cosmos新玩法:流动性质押模块(LSM)将带来怎样的改变?

    评测

    最近Cosmos生态圈里有个大新闻要来了,就是流动性质押模块(LSM)即将上线。作为一个在区块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,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。LSM到底是啥?首先得澄清一个误解,LSM不是要来抢第三方流动性质押协议的饭碗的。相反,它是给这些协议"松绑"的,让已经质押的ATOM能够重新流动起来。这就好比银行给储户提供了一张信用卡,让冻结的存款也能产生消费能力。目前来看,@stride_... ...

    评测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Layer2进化史: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侧链技术

    评测

    还记得我们上次聊Alice使用状态通道的故事吗?那确实是个不错的开端,但说实话,这种技术用起来还是太"娇气"了。今天我要带大家看看区块链圈子里另一个备受争议的"孩子"——侧链。简单来说,侧链就像是在大公司旁边创业的子公司。它们有自己的办公场所(独立区块链),但和大公司(比如以太坊主链)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往来。这种设计最妙的地方在于,它允许资产像变魔术一样在主链和侧链之间来回穿梭。想象一下,你把100... ...

    评测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美联储鹰声回荡 比特币应声下挫 今晚CPI数据将成关键转折点

    评测

    资本市场永远都在上演着"听风就是雨"的戏剧性场面。这不,美联储官员们刚放出几句狠话,比特币马上就不争气地跌了近3%。说实话,我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,早就习惯了这种一惊一乍的行情。美联储那帮决策者们最近在开会时,一个个都像是吃了火药似的,强调要把收紧货币政策进行到底。这话听着吓人,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。这帮经济学家整天就盯着2%的通胀目标不放,生怕通胀这个怪兽死灰复燃。不过话说回来,他们自己也... ...

    评测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