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重新的我们特到利波链认识从哈区块塑造生活世界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9-15 06:51:00
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数字经济的研究者,当我第一次读到Ludens这篇关于自主世界的文章时,内心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。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2022年8月,堪称是理解区块链世界中"自主世界"概念的奠基之作。虽然作者承诺的第二部分至今仍未问世,但这丝毫不减损其思想价值。

我们生活在怎样的"世界"之中?

每天早上醒来,我都要面对三个不同的世界:物理世界、数字世界和想象中的世界。这种多重世界的体验让我不断思考:到底什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?

其实,任何世界的核心都包含两个要素:实体和规则。就像我办公室里的那盆绿植,它同时存在于三个世界:作为物理实体在窗台上生长,在我手机相册里以数字形式存在,还在我的朋友圈里成为一个"网红植物"的想象符号。这种多重存在性正是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写照。

边界的重要性

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《哈利·波特》,我完全沉浸在那个魔法世界中。后来看到各种同人小说时,总觉得哪里不对劲——这些故事虽然精彩,但总感觉不属于那个"真正的"哈利波特世界。这种微妙的差别,就是所谓的"叙事一致性"(diegesis)。

在金融领域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现象:当客户看到ATM机里吐出的美元时,他们从不质疑这些纸币的真实性。这种信任背后是整个美元世界的规则体系在支撑,包括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、银行系统的结算规则等。相比之下,加密货币世界的规则更加透明,任何持有节点的人都能验证交易的有效性。

区块链带来的革命

2008年,中本聪通过比特币给世界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。我记得2013年第一次运行比特币全节点时的震撼:原来真的可以不用信任任何机构,仅靠数学和代码就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。

区块链世界的两大特征特别值得关注:状态根和状态转换函数。前者像是整个世界的"指纹",能够验证任何实体的真实性;后者则是世界运行的"法则",决定着新实体如何被创造和流转。这种设计让区块链世界具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性。

从主观共享到客观共享

哲学家汉娜·阿伦特曾把常识比作围坐在桌子边的人共享的现实。在数字时代,这张"桌子"正在变得越来越虚幻。广告定向推送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信息,算法推荐塑造着各自的认知泡沫。

自主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:建立一个数字版的"共享桌子"。就像我最近参与的一个区块链游戏项目,所有玩家的资产和规则都透明地记录在链上,没有开发者可以随意修改游戏规则。这种确定性创造了传统数字产品难以企及的信任度。

展望未来,我坚信自主世界不会取代我们现有的主观共享现实,而是会为数字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地基。就像物理世界为我们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一样,自主世界将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,支撑起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。

顶: 295踩: 549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