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言局之道当道投资困局人的一名与破肺腑前的2赛
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人,我不禁要为当前L2的发展现状捏一把汗。记得上周和几个做空投套利的朋友喝酒,他们都在抱怨:为了参与zkSync和Linea的生态,工作室砸进去上百万美金的手续费,结果连个声响都没听到。这种"赔本赚吆喝"的生意做多了,现在看到新L2上线,大家连参与的兴致都没了。 说起来挺讽刺的,我们原本期望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的L2 Summer,结果却变成了"薅羊毛"工作室的撤退和生态的萧条。当连这些市场投机者都不愿意再为L2贡献流动性时,整个生态就显得格外冷清。 我们投资L2的初衷,是希望这些项目能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,打造繁荣的应用生态。但现实却是,大多数L2团队把大量资源都砸在了技术军备竞赛上——天价挖角ZK专家、重金投入底层研发。虽然这些投入在战略上无可厚非,但我想说的是:再牛逼的Rollup技术,没有真实应用支撑也是白搭。 这就好比在沙漠里盖摩天大楼,外观再豪华也无人问津。更糟糕的是,现在L2生态出现了严重的"割据"现象。应用一旦和某条链绑定,就很难获得其他L2支持;而想要迁移?那更得三思而行,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失去原有链的grant支持。 我特别欣赏Starkware和Optimism的做法——他们在游戏领域重点扶持了Dojo和Mud引擎。还有Arbitrum,通过grant激励培育出了GMX这样的明星项目。Coinbase推出的Base链更是创造了Friend.tech这样的现象级应用。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:生态建设其实很简单,就是利用网络效应吸引开发者,通过代币激励鼓励创新。 但最近和几个zkEVM团队交流时,我发现一些创始人持有不同观点。他们认为生态应该"无为而治",让项目自然生长。对此我不敢苟同——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,不主动投入资金建设生态的L2,未来必然面临发展瓶颈。 以太坊生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,从ETH2.0转向Rollup为中心。作为行业老兵,我深切感受到:L2应该向DeFi乐高学习创新精神,而不是在底层技术上重复造轮子。在基础设施趋于成熟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把资源投入到有突破性的应用上,力争在每个平台都培育出GMX、Friend.tech这样的标杆项目。 在这个行业寒冬里,我看到太多创业者举步维艰。要走出困境,L2项目方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使命——与其恶性竞争,不如携手合作,共同培育以太坊生态的繁荣。 我们IOSG最近也在调整投资策略,将应用类项目的投资比重提升到40%以上。特别是看好亚洲团队在AI驱动应用、社交游戏等领域的创新潜力。我们愿意充当桥梁,帮助这些应用团队获得更多L2的生态支持。 最后想说:行业当前需要的不是更多技术堆砌,而是能够真正打动用户的应用创新。只有应用爆发的L2 Summer,才能带领我们走出这个漫长的熊市。重金砸技术,轻生态建设的怪圈
生态建设需要"破圈"思维
L2需要一场思维革命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- 比特币的那些数字文物:铭文协议的演进史
- 狗狗币的疯狂涨势:这次真的能登月吗?
- 这些暴富机会你抓住了吗?下一个财富密码就在眼前!
- 精准预测!BTC斩获450点收益,ETH获利30点全记录
- Web3新风口来了!这个融资1100万美元的项目你绝对不能错过
- 2023年11月16日区块链晨报:BTC迎来曙光,监管风暴持续
- 国家大基金三期: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一步
- 生息稳定币:一场未竟的金融革命?
- 深度解读JOE代币:这个让DeFi圈疯狂的治理代币到底有何魔力?
- Solana生态迎来革命性突破:BOLT全链游戏引擎深度解析
- 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,你的钱包还好吗?
- Cathie Wood的投资哲学:如何在加密市场中发现下一个风口?
- 市场惊现V型反转,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方向?
- OpenAI大地震:创始人奥特曼突遭解雇,内部权力斗争浮出水面
- 以太坊横盘震荡,多空博弈进入关键期
- 加密货币市场惊心动魄:暴跌背后藏着哪些机会?
- 一个操盘手的早晨:从手忙脚乱到盆满钵满
- 加密市场2023年那些让人惊叹的黑马代币
- 一文读懂比特币生态那些事儿:从Ordinals到Runes的江湖恩怨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