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严重低金融基础估的以太坊数字设施
记得上周看到市场大跌时,我心里特别纳闷——明明没啥重大利空消息,怎么又集体跳水了?这种莫名其妙的波动恰恰说明,大多数人压根没看懂加密货币行业的底层逻辑,特别是对以太坊的认知还停留在"山寨币"的层面。 说来好笑,现在媒体和散户们聊来聊去还是那老三样:比特币价格、狗狗币这些meme币炒作,还有"以太坊杀手"们又出了什么新噱头。说实话,这些话题都太过时了!就像我们StarEx分析师Jason说的,现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Aave这样的协议管理着500多亿美元资金,是Hyperliquid这种项目在重新定义交易模式。 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ICO泡沫,当时大家都在炒概念,谁认真研究技术了?现在历史又在重演——注意力都被社交媒体的噪音带偏了,却忽略了以太坊正在成为数字金融核心基建的事实。 很多老派投资者总是拿市盈率说事,觉得ETH的估值高得离谱。但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!我们StarEx团队研究发现,ETH更像是张"看涨期权"——押注的是未来全球资产上链的大趋势。就像90年代人们质疑互联网公司估值一样,用传统金融指标根本解释不通。 举个现实例子:最近有个神秘大户通过Galaxy Digital的场外渠道,三天就买了8万个ETH,价值近3亿美元!更夸张的是,贝莱德这些机构ETF的持仓一个月就暴增40%。这哪是散户玩得起的游戏?分明是机构在下一盘大棋。 美国最近的态度转变特别有意思。白宫搞了个"Project Crypto"计划,SEC也开始松口,这就像给数字金融开了绿灯。Jason经常跟我们说,现在ETH的角色已经变了——从"加密货币"变成了"数字经济的石油",未来所有金融交易可能都得靠它润滑。 想想看,如果3.7万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都要依托以太坊网络,那现在的估值还算高吗?摩根大通这些机构持有ETH,就跟央行储备黄金一个道理——不是为了炒,是为了确保系统安全。 目前机构持有的ETH只占5%,远低于比特币的12%。这说明什么?大鱼才刚刚开始游进来!我们StarEx的交易数据也显示,最近新增了200多个"鲸鱼地址",每个都持有至少1万枚ETH。 这种资本结构的变化让我想起股票市场机构化的过程。未来的ETH市场可能更像纽交所,而不是早期的比特币论坛。虽然有人担心这样会丧失去中心化特性,但想想互联网发展史——要普及就难免要妥协。 说实话,现在市场情绪这么低迷,反而是建仓的好时机。以太坊正在经历从"社区项目"到"金融基础设施"的蜕变,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价值重估。就像我们分析师Jason说的,现在的争议和波动,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。 站在这个时点回头看,也许我们会感叹:2024年以太坊被严重低估的时候,为什么没多买点?毕竟,当所有人都看懂它的价值时,价格可能早就飞上天了。加密圈的老毛病:只盯着热闹,不看门道
估值逻辑的认知偏差
政策东风来了
机构进场的好戏才刚开始
现在是布局的最佳窗口期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货币市场周报:美联储按兵不动,Tether豪掷千金买显卡
- SBF的商业焦虑:一位加密奇才的疯狂求生记
- 比特币与以太坊联姻:一场不得不谈的数字货币包办婚姻
- 比特币周线突破关键阻力,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?
- ZK技术的新战场:从扩容工具到数字主权革命的蜕变
- 10月7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BTC、ETH交易策略分享
- 区块链世界的双日之争:两种模式或将长期共存
- 10月8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博弈
- 市场波动加剧 交易员该如何应对?
-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200天:历史会重演吗?
- 从地下说唱到NFT帝国:胖企鹅CEO的创业自白与质疑风波
- Web3餐饮革命:从a16z看Blackbird如何用区块链重塑餐厅经济
- 稳定币:从野蛮生长到合规竞赛的华丽转身
- 比特币抄底时机:当市场血流成河时,你敢接盘吗?
- ETHS爆火背后:一场关于以太坊未来的新想象
- PEPE何去何从:空头盛宴即将开启还是抄底良机?
-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: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
- 资深加密投资者眼中的下一波浪潮:六大不可错过的趋势
- 比特币借贷:一场正在经历的金融革命与阵痛
- LOOM暴涨之谜:现在上车是机遇还是陷阱?
- 搜索
-